之江青年茶座(第三期)“碳达峰碳中和:城市的责任与行动”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5月21日下午,由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和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联合主办的之江青年茶座(第三期)以线上+线下会议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城市的责任与行动”展开热烈研讨与对话。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轮值理事长周青、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申立银、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浙江大学 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方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蔡建湖、浙大城市学院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张雷宝、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魏俊,以及来自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五十余位学者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院长鲍海君教授主持。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轮值理事长周青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之江青年学术群体的现状和之江青年系列学术活动情况。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别以“双碳背景下建筑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过程管理驱动的低碳城市建设”“城市尺度下双碳行动的规划思考”“中国城市尺度碳足迹与碳公平研究”“引导与依托企业,助力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浙江高校的责任与行动””生态环境工程低碳设计理念与案例”等为题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
武 涌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
《双碳背景下建筑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对双碳背景下建筑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作了精彩的发言。武会长指出,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提高、建筑刚性用能需求的增长、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对建筑领域2030前碳排放达峰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制约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的因素尤为复杂,如碳锁定效应、长尾效应、路径依赖等。为此,首先建筑领域应以低碳发展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发展”“降低用能需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转变生活方式”四大策略。其次加快构建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市场体系”“能力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最后推动城乡建筑绿色低碳转型、建筑工业化、建筑用能清洁低碳化等重点工程。
申立银
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
《过程管理驱动的低碳城市建设》
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申立银教授从过程管理的独特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作了精彩演讲。申老师指出,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低碳城市建设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经。经济学家Kuznets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有一种脱钩的拐点关系,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建设低碳城市是一个付诸行动的动态过程,城市从高碳型转为低碳型有四个发展过程,只有过程管理才能驱动低碳城市的实现。低碳城市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碳排放要素的认识、规划、动态诊断以及采取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碳汇水平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优化提升行动措施。
汤海孺
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城市尺度下双碳行动的规划思考》
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指出,城市是双碳行动的主战场,需要着眼于城市全部功能的整体性,以系统思维来审视。从碳中和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可从三侧来梳理,即供给侧、需求侧、固碳侧。为此,城市双碳的规划行动方向也可以从三侧方向着手,包括供给侧控源,需求侧减排(城区层面上,城市结构形态优化、城市开发模式优化、人类生活方式转变、规划管理改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分区层面上,园区、社区、农区改进),固碳则增汇(城区层面上,绿地建设、六水统筹),以及智慧化赋能(碳管理平台、碳管理量化、重构物流、人际交往、运营体系)。
方恺
浙江大学 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中国城市尺度碳足迹与碳公平研究》
浙江大学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方恺研究员指出,城市尺度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不同地区碳排放变化格局、制定差异化减排策略、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然而,已有关于城市尺度的碳排放研究,大多聚焦本地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对城市贸易隐含碳转移关注较少。方恺研究员的研究全面评估了碳足迹的空间分布以及贸易隐含碳转移格局,通过将地区间生产技术差异纳入碳足迹核算,对比了不同视角下的碳足迹结果,揭示了城市贸易中由隐含碳排放与附加值不匹配导致的“碳不平等”关系,为城市尺度更为公平的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新见解。
蔡建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引导与依托企业,助力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蔡建湖教授指出,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中1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物流运输行业。城市是物流与供应链运行的重要载体,也是碳减排责任的重要承担者。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低碳要求,对城市能否实现碳减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城市能引导更多相关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可以更高效地推进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城市总体碳排放以及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碳排放情况的分析,以打造国家碳交易试点城市为基础,通过优化运输结构等手段可以引导更多企业开展低碳运营实践:包括能源替代、循环包装、低碳货运平台等技术和手段,从而助力城市有力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张雷宝
浙大城市学院 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浙江高校的责任与行动》
浙大城市学院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张雷宝教授指出,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是未来城市的重要使命。城市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的主战场,超过75%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从城市产生。2021年12月,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十四五”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强调了公共机构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而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更应扛起公共机构在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示范责任。一方面,高校作为能源使用密集型公共机构,应当为其自身的低碳转型付诸于行动;另一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还应发挥好培养“双碳”人才、推行低碳文化理念的作用,做推动社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与实践者。目前,杭州多所高校已开展了“双碳”研究与试点相关工作。鉴于省、市多所高校已在不同领域开展“双碳”相关的研究,建议汇集各高校智力资源,以在杭高校作为先锋试点,成立低碳/零碳大学联盟,谋求“双碳”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突破;建立零碳校园评价体系,以零碳校园为切入点,率先实现高校校园的脱碳工作,并以此带动社区及城市的低碳转型。
魏俊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生态环境工程低碳设计理念与案例》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魏俊副院长指出,华东院作为国际工程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企业使命。生态与环境发展作为华东院三大业务板块之一,在双碳背景下,已形成厂网智、土固泥、蓝绿汇、生态加等十项业务,并积累了大量的低碳工程业绩。从中选择最小干预、浅水缓流、自然做功、循环转换、协同处理等十个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华东院生态环境业务在双碳背景下的转型思考。
专家发言精彩,研讨气氛活跃。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城市的责任与行动”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
文字|詹晓燕
图片|徐向瑞
编辑|苏绎琢
初审|丁沙沙
审核|潘仁君